Copyright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17440号-2
李莉(四川德阳)
荣鸿琪(四川德阳)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该事变的第二日,7月8日,向全国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月17日,国民政府蒋介石先生于庐山发表了题为《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的讲话。这一谈话被视为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他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由此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直至1945年8月15日获得全面胜利。在历时8年的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中,我们的两家先辈如李家钰将军、荣泉源先生在军事、经济两方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获得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李家钰将军1937年9月率军出川抗日,1944年5月21日壮烈牺牲在河南省陕县秦家坡,时年52岁。
李莉同志(女),现在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德阳市分行工作,1974年生,中共党员。她为我们介绍了其爷爷李家钰一生报国的事迹。1892年4月25日,爷爷李家钰出生在成都市蒲江县大兴场的一个大户人家,家中除有几十亩水田外,还经营油坊。李家钰自幼读书认真,但由于渐深感到在当时的动荡年代书生无用,故在其13岁时,他果断报考四川陆军高等小学,后又转到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在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毕业。1914年,他22岁,成为川军第4师师长刘存厚手下的一名见习军官。1936年,李家钰因军功卓著被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任命为陆军中将,47军军长,下辖两个师,总兵力达到18000人。在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后,1937年7月30日,李家钰即主动请缨出川抗日,时家父李克栋仅1岁。他9月即率部徒步翻越秦岭,后乘火车至晋中战场,行程4000余公里。当时部队装备极为简陋,士兵仅穿单衣草鞋,在晋中冬季严寒中行军作战;出发时士兵仅有一支老式步枪,两枚土制手榴弹,后经多方补充渐有改善。在晋豫两省多次战斗中,李家钰部屡立战功,1939年升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下辖3个军。1944年5月,在“豫中会战”中,李家钰将军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掩护40万友军部队撤退,挺身而出,率部殿后,不幸被日寇机枪扫射,身中3弹,在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牺牲,成为整个抗日战争中继张自忠将军之后在前线死战不退的第二位集团军总司令。李将军在牺牲前,仍坚持写下“快速增援”的命令。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在率部出川抗日时写下的“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的誓言。时家父李克栋仅8岁,闻讯后,与生母王明德抱头痛哭。他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二级上将,准入祀忠烈祠,在成都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在成都市区北门和其家乡蒲江县各建了塑像一尊,使其忠魂永存。
李家钰将军像
李家钰将军为国捐躯的事迹及川军其他将领的顽强抗日之精神还引起了国际关注。1944年6月30日至7月2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受罗斯福总统派遣,在访问成都期间,亲笔为李家钰将军遗像签名致悼。他说:“中国七年抗战,牺牲千万,直到今天。虽然困苦艰难,但无一人不服从政府,无一人不效忠抗战。即以川康而言,川康人民一贯自认是处于中国抗战根据地,始终很踊跃,热烈地将人力、物力、财力尽数贡献国家,争取抗战胜利。”“在成都可以看到三尊铜像,一为刘故主任湘,二为王故将军铭章,三为饶故将军国华,都是六年前为抗战而牺牲的。川康将领之外的旅长、团长以下更多,至不可胜计。半年前殉职的又有许故师长国璋,最近还有李故总司令家钰,他的灵柩一星期前才运抵成都。李故总司令是在抗战开始后两个月,随同人一道出征,为国效命的。”“中国虽有经济和军事的艰困,然其抗日精神仍极坚强。”他表示:“美国愿意帮助中国。”正是川(四川省)康(西康省)两省人民尤其是其子弟兵350万将士出川抗日,并承担战略后方的民族重任,使国际友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艰困中仍坚强”,进而不断给予中国抗战的各方面有力支援。在全面八年抗战中,李家钰将军是唯一获得国际友人(美国副总统)在其遗像上亲笔签名致悼的中国上将。1984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李家钰将军为“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2014年9月,李家钰将军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成都市蒲江县将李家钰将军列入当地著名人物载入县志。每年清明前,我们做为其子孙后代都要到位于成都广福桥横街的李家钰将军墓园悼念。在此期间,也多次遇到素不相识的市民,或爷孙俩,或一家人、或携同学一二的初中生他们手拿菊花乘坐公交前来祭拜。
他们或是从历史典籍中、或从老一辈口口相传中了解到了爷爷的事迹。我们作为他的后代更要继承爷爷的家国精神,为建设国家认真工作,努力奉献。今天,在成都建川博物馆前矗立着包括刘湘、李家钰、王铭章、饶国华等在内的抗日英烈群塑像。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内外游客前来瞻仰。我们作为子孙后代站在爷爷塑像前,由大哥李义代表我们对爷爷致辞:“请爷爷放心,我们会像您一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卫我们的国家。在和平年代,我们也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
下面照片是李家钰将军的家人在四川省人民政府1984年5月在成都召开的“李家钰将军抗日殉国四十周年纪念会”时,在成都李家钰烈士墓园前的合影
照片中手持“革命烈士证”的老人为李家钰将军遗孀、家父生母王明德,左边第一排左起第一人为家父李克栋,第四人为六姑李培勉,右边左起第四人为四伯李克坚,第六人为四伯四子李晟,第七人为家母赵相菊。
李家钰将军的家人在四川省人民政府1984年5月在成都召开的“李家钰将军抗日殉国四十周年纪念会”时合影
照片居中手持”革命烈士证”的老人系李家钰将军遗孀暨家父李克栋的生母王明德。
此照为她与部分子孙的合影
二、荣鸿琪的父母随民族工业企业“申新4厂”由湖北武汉闯关入陕,1938年9月末冒着日寇的炮火押车西迁,易地建厂,支援前线抗战,保存民族工业实力。
“芦沟桥事变”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相继展开。在“武汉会战”期间,1938年8至9月末,位于武汉的荣氏民族工业企业“申新4厂”、“福新5厂”(纺织与面粉)按照国民政府的命令西迁陕西宝鸡斗鸡台,成为与当时由长江水路西迁至四川(重庆)的“宜昌大撤退”并行的陆路西迁企业。“申四”、“福五”两家西迁企业之员工、设备共分20批次乘火车,沿陇海路经鄂、豫、陕三省来到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中的关中西府。荣鸿琪的父母荣泉源、张培颖均为“申新4厂”老员工。由于两企业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早年在武汉创办的家族式企业,厂主李国伟(第二任,系荣德生先生之子长婿)指派家父荣泉源为最后一批西迁列车的押车员,李国伟对荣泉源说:“国难当头,企业西迁。别人可以不去,你作为本家子弟不能不去。”当时,政府已派工兵把搬不走的“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在汉口、大冶(今湖北黄石市)的高炉悉数炸毁,准备实行“焦土抗战”——即不搬的民族企业也难生存。于是,荣泉源(时年仅28岁)于1938年9月20日押一列装备及人员的17节车厢的火车从武汉大智门火车站出发,经过10天10夜运行,到达一片黄土的陕西宝鸡斗鸡台。这一路上有日本飞机轰炸、伤兵溃逃、难民拥挤,火车开开停停。家父母及其工友一路上食宿在车厢内。尤其是9月30日晚经过“晋、豫、陕”三省交界的“风陵渡”——然后过潼关入陕时,由于“渡口”晋侧运城时已被日寇攻占,日军为阻止火车带民族工业企业西迁,看到有火车冒黑烟即炮击。为此,荣泉源押的火车在车头尾前后各装一个火车头,连推带拉,在夜晚12点左右趁夜色(车头冒的黑烟在黑暗中难以被发现)闯过潼关,进入了被中国军队所控制的陕西省。两家民族工业企业在大西北重建生产,日寇又派飞机轰炸,申新纱厂被迫建“窑洞工厂”,将纺织机械转入地下,坚持日夜生产,支援抗战前线,保存民族工业实力。到了1942年,家父荣泉源又在陕自办织布厂——“崇德布厂”,以“申新纱厂之棉纱为原料织白坯布,毛呢远销陕、甘西部”,借此养育了我们一家,也为”8年抗战“期间满足军民生活所需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鉴于荣泉源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企业公私合营”中的一贯表现,根据中共新秦公司党委的考核建议,1954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赵寿山将军)委任荣泉源为公私合营新秦(即原“申新”)纺织厂副厂长(有任命状为证)。荣泉源的名字被载入《陕西党史》及《陕棉十二厂厂史》。现荣泉源、张培颖已逝,其子荣鸿琪为中共党员,中央银行分支机构中的正科级干部,现已退休。如今,位于陕西宝鸡长乐塬的“申新纱厂”遗址已成为“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国家工业遗址博物馆,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尤其是海内外“荣氏民族工业企业职工子弟”前来参观。荣鸿琪曾在近几年中几次到该遗址捐献其父母遗物,并撰文在报刊网络上介绍两企业历史及现状。在该馆中,荣泉源任“副厂长”的“任命通知书”及其他遗物长期公开展示,是我的家人世世代代的骄傲。
荣鸿琪之父荣泉源1956年以陕棉十二厂副厂长身份赴京参观“ 匈
牙利纺织设备展”后在天坛前留影
荣泉源晚年回到故乡无锡在老宅侧太湖边留影。他自1926年3月在上海进入“申新纱厂(一厂)后,又至武汉(申新时年46岁。4厂),内迁入陕,历时近70年重返故乡,身体健壮,神态安详。
荣鸿琪(时8岁)1955年的‘全家福“合影,照片下侧为荣泉源回忆历史之手迹(其90岁 ——2000年写)。
荣泉源任职的《陕西省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
三、李莉、荣鸿琪两家之先辈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抗争的两家代表。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被迫地发出最后的吼声
发生在80年前的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抗日战争,使我们两家先辈或血洒疆场,或远离故土,但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兴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党和政府的表彰与肯定。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中华民族的“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四万万同胞(当时的全国总人口数)不分地域、不分阶级、不分民族、不分行业“都被迫地发出了最后的吼声”,从达官贵人、工商企业、平民百姓到妇孺老幼,万众一心,“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抗日战争中,四川出兵350万人,牺牲了257万人,为全国各省之最。中国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集团荣氏民族工业企业尤其在上海的工厂被日寇飞机轰炸,损失惨重。荣鸿琪的祖籍江苏无锡被日本侵略者烧杀,冲天大火接连烧了10天10夜……。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我们两家世世代代牢记在心,国恨家仇,永远不忘。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英雄千千万万,李家钰、荣泉源不过是其中之一二。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我们两家的先辈从不同的角度为民族独立,祖国富强而做出的历史贡献,我们也代代不忘。今天,经过几代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奋斗,我们的祖国富强了,中华民族更加团结了。回顾历史,不忘初心。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自觉地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继承先烈遗志,敢于应对各种国际风云变幻,同奔中国梦,万众一心,前进、前进。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