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助力非遗传承 赋能经济发展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02-27 22:01:35    浏览量: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广泛而深厚的文化资源,而充分挖掘乡村非遗资源,赋能乡村经济发展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之举。

     大年刚过的2月25日,郫都区老科协助推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的老年摄影爱好者,冒着冰凉刺骨的寒风,来到位于友爱镇向阳村的“郫筒酒”生产基地一一四川粮品道酒业有限公司,参加《郫筒酒摄影画册》制作研讨会,共同研讨“郫筒酒”非遗文化及“郫筒酒”专题画刊创作事宜。老科协副会长彭富全、马洪春,影像专委会主任郑立平、副主任余春林以及10余位老年摄影爱好者参加座谈。


 “郫筒酒”非遗传承人张仕琴带领大家参观了陈年酒窖、制酒车间及各类成酒产品,参会人员现场拍摄了部分作品。

  张仕琴介绍说,郫筒酒起源于魏晋时期,因“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在郫县任县令时,以翠竹之筒为再次酿酒之器,其酒色如琥珀、百步飘香。京城客称“郫筒酒”或者“山公酒”。唐诗圣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天下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皆好饮之。其工艺制法,据《华阳风俗录》记载:“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焦叶,信宿香达于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盛酒的酒筒,为长约二尺以上的大竹,最后一节留底,共余竹节皆打通,竹的外面刻以花线,有的还漆成红包或果色,唐时被列为宫廷贡品。今郫都区政府所在地也因郫筒酒而命名“郫筒街道”。

 “郫筒酒”久负盛名,历代文豪杜甫、苏轼、陆游、范成大、黄庭坚等称颂不已,多赋以诗。“所恨巴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代表着众多名家文人发至内心的赞美。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将“郫筒酒”作为当时全国十大美酒的第三位进行介绍。直至现代,朱德、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郫筒酒”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变革发展,“郫筒酒”制作技艺几近失传。近年来,通过广大非遗传承人和制酒行业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郫筒酒”传统酿造技艺,于2020年12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4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讨会上,影像专委副主任余春林就区老科协助推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义务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郫都农副产品宣传工作作了介绍,对《郫筒酒摄影画刊》制作方案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安排,他同时建议将《画刊》主题确立为“千年郫筒酒,今之冉冉星”。影像专委主任郑立平从摄影行业老专家的角度,对《郫筒酒摄影画刊》的宣传内容、表现形式和作品质量提出了要求。


       副会长马洪春在研讨会上发言时讲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建圈强链是老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影像专委要发挥好以影像记录与传播我区城乡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把画刊制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充分挖掘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郫筒酒”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科技内涵与工艺特色,以精美的画刊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具有悠久历史、极富文化特色的郫都美酒“郫筒酒”宣传出去,让其重现历史辉煌。


      副会长彭富全总结强调,“郫筒酒”和“郫县豆瓣”是郫都区的非遗文化瑰宝,是先人留给我辈不可多得的传世之宝,要在不断创新中抓好传承。他建议,企业要打破“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启迪思路、完善运营。在战略上锁定目标,在生产酿制上多渠道稳健创新。可结合战旗、先锋等村文化特色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产品,争取尽快将具有上善品质的“郫筒酒”列入“郫都好礼”。影像专委要精心谋划,积极配合企业抓紧创作,尽快呈现作品,为我区非遗文化传承与宣传助一臂之力。

  老科协会长卫志中曾有专著《酒忆郫筒》,因在外地,特地专门致函,要求,无论内容和表现形式《郫筒酒摄影画刊》要在原郫都区老科协摄影《记录》画刊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还就《郫筒酒摄影画刊》的“郫筒酒光大之根”、“郫筒酒沉淀之魂”、“郫筒酒醉人之香”板块,提出具体意见,建议增加“郫筒酒追溯之源” 板块,并提示要有唐宋名人畅饮郫筒酒的画面。(成都市郫都区老科协)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