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仲华:星火燎原处 精神永相传——建党104周年之际 重读《西江月·井冈山》有感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6-24 07:41:27    浏览量:


贺仲华(四川Bxssyh099




一、毛泽东主席原作赏析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一)、思想性赏析

1.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革命气象:通过"旌旗""鼓角"的视听描写,展现红军严整军容。

军民联防:山下与山头呼应,体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立体防御体系。

历史现场感: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的真实写照。

2.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革命气节:"万千重"与"岿然"形成强烈对比,凸显红军以少胜多的精神优势。

战略定力:体现"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思想。

哲学高度:化用《孙子兵法》"不动如山"的军事智慧。

3.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群众路线:"众志成城"揭示人民战争本质。

战备思想:军事防御(森严壁垒)与精神防御(众志成城)双重准备。

成语活用:赋予传统词汇新的革命内涵。

4.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战局转折:用"炮声隆"的听觉效果渲染战斗激烈。

革命乐观:"宵遁"的讽刺笔法揭露敌军外强中干。

 历史印证:此役红军仅一发炮弹命中敌军指挥部即致敌溃退。

(二)、艺术性赏析

1. 意象运用

军事意象群:旌旗、鼓角、壁垒、炮声构成战争画面。

 对比意象:"万千重"敌军与"岿然"红军形成体量反差。

声音意象:鼓角相闻、炮声隆增强战场真实感。

2. 语言特色

 白话入词:"报道""更加"等口语化表达。

典故新用:"众志成城"出自《国语》,在此赋予革命内涵。

动词精准:"在望""相闻""宵遁"形成叙事链条。

3. 结构艺术

上阕写静态防御,下阕写动态战斗。

"自岿然不动"到"敌军宵遁"形成戏剧性转折。

末句突然收束,余味悠长。

(三)、多维价值

1. 军事文献价值:记录红军首个根据地保卫战。

2. 文学创新价值:旧词牌表现现代革命题材。

3. 精神传承价值:"众志成城"成为中共重要的精神谱系。

4. 美学突破价值:实现战争残酷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统一。

       该词以井冈山保卫战为原型,用48字浓缩人民战争精髓。其艺术成就体现在:军事术语的诗化处理,传统词牌的现代转型,以及"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艺术化表达。毛泽东通过战场微观叙事,完成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宏观隐喻。

二、烽火淬炼:铁血丹心照汗青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毛公以史家之笔,兵家之略,将黄洋界一役凝于尺素。想当年,八千将士持梭镖以当劲旅,凭险隘而抗重兵,恰如太史公笔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之气象。此间"岿然不动"四字,非独言军事之固,实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丰碑。观今之世, 犹见当年井冈星火,已化作万里河山的不灭心灯。

 三、薪火相传:众志可成城之固

        细味"更加众志成城"之句,恍见《尚书》"同心同德"之遗响。昔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北斗组网,数十载磨一剑。从"小米加步枪"的筚路蓝缕,到"可上九天揽月"的科技腾飞,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从未褪色。乡村振兴路上,多少干部"衣带渐宽终不悔";抗疫攻坚时刻,无数白衣"苟利国家生死以",此皆井冈精魂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  

四、云程发轫:敢为天地立新心

       "黄洋界上炮声隆",此声穿越百年,已成时代钟吕。观华为"鸿蒙"破茧,见"天问"探火凌霄,恰似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再现。然《周易》有云:"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全球风云变幻之际,我们更需怀"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  昔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AI革命浪潮中,唯秉持"守正创新"之道,方能在数字化洪流中锚定精神坐标,愿借青史明灯永照新时代努力奋进的漫漫征程。

     《文心雕龙》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毛公此词,实为穿越时空的精神契约。从井冈翠竹到量子卫星,从"红米饭南瓜汤"到"稻浪千重",变的是一代代人的奋斗身姿,不变的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家国情怀。当我们在元宇宙中寻找文明坐标时,诗中那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东方智慧,恰似王羲之笔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永恒叩问,指引着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历经风雨已走过了104载。重温此诗,在国际风云变幻的今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全军将土应加强战训战备,牢固树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居安思危战略紧迫意识,二是举国上下男女老少日夜修炼岿然不动的精神气质和雷打不动的战略定力意识。三是科技人才应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多制造出象黄洋界上一炮灭敌的各类大杀器,让敌闻风丧胆的战略神力。四是社会精英牢固树立不战或少战而屈人之兵,不战则以,一战致胜的战略智慧和战术自信意识。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