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17440号-2
陈厚蓉(四川Bxssyh062)
那日在小区转悠,看见一辆“凤凰”二八自行车斜倚在老车棚角落里。这是一个闲置的车棚,里面放着晒垫、风车等闲置农具。村民们搬入安置小区后,很多烂东烂西没地儿安置,这里便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这辆没人要的破旧自行车,满身尘埃,静静地靠在角落里,车把上的锈迹像老人斑,前轮钢圈上那道月牙形的凹陷,在斜射进来的阳光下泛着暗淡的光。我蹲下身,拨动车铃,“叮铃”一声,惊起一片浮尘。恍惚间,我听见三十多年前的蝉鸣穿透尘埃,落在那个在村口土坡上学骑自行车的女孩肩头。
那时的自行车,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座驾。当时较出名的自行车有“凤凰”“永久”等,“凤凰”在中国被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凤凰牌自行车作为女子的嫁妆,在当时甚是流行。据《新津县民营经济谱》记载,1982年,新津召开“全县先进个体户表彰大会”,奖励300辆凤凰牌自行车,数百人组成的先进代表推着县上奖励的自行车在新津五津镇(今五津街道)街上游行,那壮观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更多人创新创业。
要知道在当年,自行车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东西,算得上是“限量单品”。一辆自行车对应一个计划指标,没指标,你只能“望车兴叹”。原新津县委书记钟光林曾在《书记访谈录》中谈到“那个时候有千元户、万元户不得了啊!我琢磨着应该给他们一些物质奖励。于是,托关系,找路子,厚着脸皮到省商业厅要了300辆凤凰自行车指标,奖售给那些做出成绩的个体户,这个价格比市场上便宜200多元,更关键的是拿到了指标,获奖者的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可见当时的自行车是很金贵的,不是想买就能随便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自行车才逐渐成为人们最常见的出行工具,上班高峰期的自行车阵仗不亚于今天街上的汽车大军。
我曾看过一辆老式二八大杠自行车承载着超乎想象的“乘客量”——车梁上侧坐着穿校服的小孩,双腿悬在转动的辐条边,骑行的人佝偻着腰,下巴几乎抵到前座小孩的发顶;后座妇女斜抱着熟睡的幼儿,菜篮里边探出半截葱绿;最惊险的是尾架边缘竟还有个少年,他踮脚踩着后轴,双手搭在前人肩上,整辆车像叠罗汉般摇晃前行。每经过坑洼就引发一阵惊呼,而骑车人涨红着脸,脖颈青筋暴起,仍在顽强地蹬着这辆早已超载的“家庭摆渡车”……如今,这样的交通方式已成稀罕景,但在物质匮乏年代里,人们用生活智慧在车轮上驮起的烟火人间依然让人觉得温暖。
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父亲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购置的。那是一辆破旧的凤凰二八大杠自行车,整个车身锈迹斑斑;坐凳的人造革已经开裂,漏出灰黑色的棉垫;轮胎就像饿瘪的肚子软绵绵地贴着车钢圈。这辆车就像小区老车棚里的那辆破车一般,但在那时却让我惊喜无比。我们缝了布套,把破烂的坐凳罩起来;用麦管蘸煤油润滑链盘;用绒布一点点清洗锈迹……在我们的打磨与保养下,这辆破车重又焕发出光亮。有了这辆加重自行车,便成了家里载货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自从家里有了自行车,我想学车的想法一日胜是一日。软泡硬磨,哥答应教我。但车子就像不听使唤一样,没走几步,连人带车来个狗啃屎,要么是车子整个压在我身上,要么是我倒在车身上,弄得青一块紫一块。到后来,哥干脆不准我摸车了。那年暑假,我去姐夫家,一辆二八大杠映入眼帘。姐夫家旁边的路,是个斜坡,坡下是平地。在那个酷暑的午后,四野无人,蝉鸣声声,我推着车从坡顶向坡底冲下去。我记得第一次尝试时,心跳得比车轮转得还快。风在耳边呼啸,车把突然不听使唤地抖动起来。歪脖子槐树的影子在眼前急速放大,“砰”的一声,连人带车栽进了路边的草堆。我从草堆爬起来,推着自行车,又上了坡顶。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爬起,我竟然学会了骑车。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车技已经非常娴熟,母亲不会骑车,我自告奋勇载她去赶场。她战战兢兢坐上车后座,紧紧拉着我的衣襟,生怕我把她摔下车。从家到场镇的四里路,尽管坑坑洼洼,但骑行却很平稳,遇到熟人,他们都对母亲说“老彭,该你享福了,幺女都能载你了。”张爱玲散文集里有这样的描述:“人生最得意处不在于升官发财,而是你在少年时,骑一辆脚踏车,转弯时小撒把,在人们的惊叫声中溅起一地的水花,意气扬扬地远去了。”那时候的我,就像“转弯时的小撒把”,在人们羡慕的眼光里载着母亲疾驰而去。
1994年,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在百货大楼的橱窗里,一辆黑色的山地车在射灯下闪闪发光。我每天下班都要绕路去看它,看那流线型的车架,看那锃亮的变速齿轮。攒到第10个月时,我在日历上画了个红圈。取钱那天,特意换上了新买的衣服,兴高采烈地将那辆看了无数次的山地车带回家。新车比老“凤凰”轻巧多了。我骑着它穿过县城的老街,梧桐树的影子在车轮下流淌;我骑着它从山上向山下滑行,呼啸的山风将我的惊叫声送去远方;同样,它也见证了我的初恋,在颠簸中疾驰,而两颗年轻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
再后来,有了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科技感十足的轿车、越野车。2016年,我购置了一辆代步车,红艳艳的车身,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先进的科技配置,无一不彰显着生活的进步。轿车载着我去更远的地方,开启更多未知的旅程,但我的副驾驶座位上,再也没有母亲。每当我看到有人骑自行车,心中依旧会泛起层层涟漪。那不仅仅是别人在骑车,更像是勾起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回忆。这些回忆,是童年的无忧无虑,是一家人的温暖相伴,是邻里间质朴的情谊。那些年,我们追着时光前行,自行车就是我们的伙伴。它带着我们穿越风雨,迎接彩虹,见证了我们一家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从懵懂孩童到青春少年的蜕变。它让我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能找到家的方向,和那份最初的温暖与力量。
你心中的自行车,是否同样承载着你的温暖记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那一段段无法忘怀的时光。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