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厚蓉: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    综合作者:     2023-09-07 11:26:31    浏览量:


陈厚蓉(四川)


         
2019年,我这个泊客新津的异乡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烽火村实现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白天,我在城里为碎银几两累弯腰;夜幕降临,远离城市的喧嚣踏进这片乡村,村道两旁的路灯光亮在暮色里显得特别柔和,劳累的皮囊终于与彷徨的灵魂合而为一。一盏灯,把家乡容不下肉身、异乡容不下灵魂的尬和无奈治愈了。

       关于对灯的记忆,除了儿时煤油灯照明写作业外,最温暖的莫过于跟着父母去看坝坝电影。等电影散场,我早已躺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很少家庭有手电筒,夜归的人大多打个火把照亮。在迷迷糊糊之间,父亲背着我,母亲一边打着火把照路,一边轻唤我的乳名,在漆黑的夜里,一路的火把蜿蜒成一条长龙,照亮乡村的夜晚,温暖了我的童年。如今,父母早已离世,但儿时的那一幕却永远镌刻在记忆里。每当晚归,看到漆黑夜里一闪一闪的灯光,总觉格外亲切,少了恐惧多了思念,仿佛爸爸温暖的脊背、妈妈温柔的呢喃还有那跳跃的火苗都在眼前一一呈现。

       如今的乡村夜晚,再也不用靠火把照亮,早就安装了路灯。乡下的路灯,没有城里路灯高挑秀颀的身材,也没有华丽的造型,它们静静地伫立在乡野道路的两侧,为早出晚归的人们带来光明。与路灯为伴的是梨树、李树和其他杂树,这些树没有城里的行道树高大,但枝繁叶茂,洒脱而野性,灯光下,树叶儿绿油油的,与城里的流光溢彩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来新津的十几年里,我总在租房与搬家之间挣扎,总在工作与物欲里纠缠,反倒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晚归时的一盏灯。最近几年,常常加班,很多时候下班已是夜色浓稠如墨砚,城里的霓虹灯、路灯、红绿灯显得格外耀眼,街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总给人一种忙忙碌碌的压抑感。只有穿过城市,在越来越接近家的村道,和村道路灯发出清冷光辉的时刻,那份心安的感觉才油然而生,那个斗志昂扬的我从工作的紧张里松弛下来,焦灼的心和高度运转的大脑在乡村的夜里静下来、慢下来。身旁,倏然而过的路灯像儿时那夜坝坝电影散场后的火把,宛如父母慈祥的目光,目送我走去家的方向。晚归的深夜,生活的苟且消融在乡村夜晚独有的诗意里。“灯光耿方寂,虫思隐馀清”,“灯光恰似月,人面并如春”,“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于是,把车停在路边或是乡野无人的角落,听蛐蛐声、蛙鸣声一远一近、一起一伏,烽火村就在这样宁静的夜里一呼一吸,慢慢睡去。

    “昨晚又加班了啊?”

    “是啊,回来得晚,你们都睡了!”

       我总以为一个异乡客的来去不值得让别人牵挂,但往往加班晚归,第二天出门时总会遇到邻居大娘大爷的问询。白发、皱纹和古铜色的苍老脸庞,显得慈祥而温暖。以至于每次出差几日不回家,便有归心似箭的感觉。每每回家,门把上吊着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装着邻居自家种的蔬果,心中的那份感动无与伦比。“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的悲凉感也消失殆尽,这大概就是对“远亲不如近邻”的最好诠释吧!

       空闲时,我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在饭后散步。烽火村属浅丘,北靠梨花溪、西临观音寺,可谓群峰拱卫、莲华接翠。去年,村上把社区对面山丘的道路与森林公园和社区联通,修建成一条长约2000米的健身步道,最为温暖贴心的是步道两边安装了路灯。这些路灯全部是由太阳能电池板转换为电能的景观灯。当最后一缕晚霞消褪在云海,夜色从天边蔓延开来,晚风徐徐,远山蔼蔼,长在山上的庄稼、果树和其他杂树把整个天际线渲染成黛青或是靛蓝。步行道旁边用灰砖仿造了一段城墙,高约五米的城墙垛子让人联想到古时候的“烽火台”。烽火台正对着小区的棒球场,这是西部第一个青少年软式棒球场,烽火村打造的青少年MLB——乡村棒球小联盟。它见证着烽火体育兴村、“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启程。

       从烽火台看过去,远山、田野、荷塘和灰瓦白墙的徽式建筑像一幅自然绘就的水墨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烽火村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柑橘花盛开。乳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灿烂开放,像一盏盏发出白色光晕的花灯,与步行道边的路灯比美。盛夏,荷塘绿意葱茏,成片藕田再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闻讯而来的观光客络绎不绝。行走其间,阵阵暗香浮动。山丘忽高忽低,道路随山势起伏。夜色中,路灯的光芒穿透暮色,远远望去,山上灯光点点,宛如闪烁的繁星。乡野山村多了几分安宁与幸福。

       夜色笼罩,风过树林的“沙沙”声,草丛里蟋蟀的“唧唧”声,荷塘里“呱呱”的蛙鸣,组成了大自然交响曲。廊桥的路灯发出橘黄光芒,村民们坐在这里摆龙门阵,从邻里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从家长里短到国内国际新闻,廊桥是烽火村的大客厅,是村民休闲聚集之地,矛盾化解交心之所。“廊桥夜话”是村里建设新型社区的创新案例,被评为“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廊桥的左边是鱼塘,右边是荷塘。夏日里,这里凉风习习,满塘荷叶挨挨挤挤,塘边垂柳依依。桥头的黄桷树下,老人们坐在那里打牌。象鼻山、红豆山、长秋山连绵起伏,朦胧烟雾缠绕山腰,用手机随便一拍就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就在眼前。“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的,海子向往的生活,不就是此刻的烽火村吗?

       2008年,我离开家乡来到新津,家乡成了故乡。华灯初上,远处的每一盏灯都是一个温暖的家,但我的家在哪里?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找不到一个支点让我安定下来,就像一艘没有系绳的船,往前不知道何处是终点,往后再也回不去。当我走进有着“全国文明村”“国家级最美宜居村庄”等百余项荣誉的烽火村,感受到邻里和谐、村民和善、乡村和美,我的心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和安定感,漂泊的船儿才有了避风的港湾。每次站在窗前,看到路灯的光芒穿透夜的黑,眼前总会浮现当年父亲背着我、母亲打起火把在夜里回家的情形。家里的灯光与窗外的路灯交织在一起,一颗漂泊的心总算有了皈依。身为异乡客的我,终于停下流浪的脚步,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光,这种幸福也许就是苏东坡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吧!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